立秋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,天气逐渐由炎热转向凉爽,这个季节交替的时段,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,容易引发各类内科疾病,作为内科医生,在此提醒大家关注立秋时节的健康问题,做好疾病的预防与应对。
立秋后,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气温波动较为频繁,这种变化使得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,抵抗力减弱,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,容易引发感冒、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,大家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注意保暖,尤其是早晚时段,尽量避免穿着过于单薄,以防寒邪入侵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定期开窗通风,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,减少感染风险。
秋季气候干燥,人体的津液容易通过出汗、呼吸而大量丢失,肺脏喜润而恶燥,此时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和滋养肺阴,容易出现咽干、鼻燥、咳嗽少痰等症状,也就是中医所说的“秋燥”,建议大家多喝水,可适当饮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饮品,如蜂蜜水、百合银耳汤等,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如梨、葡萄、柚子、百合、银耳等,这些食物具有润肺生津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有助于缓解秋燥症状。
立秋时节,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,由于气温变化,人体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发生改变,血压容易出现波动,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要密切监测血压,按时服药,避免血压忽高忽低,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过度激动和劳累,减少心脏负担,饮食上,要遵循低盐、低脂、低糖的原则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粗粮、蔬菜等,有助于降低血脂,保护心血管健康。
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,随着天气转凉,人们的食欲可能会逐渐增加,但此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,如果进食过多生冷、油腻、辛辣刺激性食物,或者饮食不规律,容易引起消化不良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,要注意饮食卫生,规律进餐,避免暴饮暴食,尽量少吃生冷食物,尤其是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,应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。
立秋时节,虽然天气渐凉,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健康问题,通过合理的饮食、适当的运动、规律的作息以及注意保暖等措施,增强自身免疫力,预防内科疾病的发生,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这个季节交替的时期,保持身体健康。
添加新评论